您所在的位置:

首页 > 产品中心 > 通体大理石

种好“感恩茶” 铺实小康路│普安2000亩茶山吐翠披绿

发布日期: 2024-08-18 15:47:17 来源:通体大理石

产品参数

  “你看,这一株起码长高了20公分,叶子已经从前两月的白色变成了翠绿,长势慢慢的变好了。”

  7月9日下午4时许,雨后的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,海拔1800米左右的乌龙山清新如洗,普安县茶叶协会会长张宁蹲在茶地里,用手朝着一株茶苗一卡,对一起查看茶苗长势的普安五特公司管理人员说,“经过入春以来的追肥和田间管理,茶苗拔节更加快了。”

  在张宁的脚下,是延绵不绝的1500余亩新植的茶园,种植的是来自千里之外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的白茶苗,现在已成行成列吐翠披绿。而在10个月之前,这里还是一文不值、蕨草丛生的荒坡。

  短短10个月,让荒山变成茶山的,是饱含习亲切关怀和黄杜村20名党员深厚情谊的“白叶一号”茶苗。去年10月,普安县获得了600万株白茶苗,新植2000亩茶园。

  普安县将“白叶一号”茶园建设命名为“白叶一号”工程,以一县一业主推、一村一社带动、一户一人就业、一人一亩覆盖、一亩一万增收的“五个一”为抓手,统筹推动荒山变茶山、贫困户变茶农、山区变景区“三个转变”。

  经过前期的选址整地,去年10月22日,第一株白茶苗在普安开始种植,后经近10个月努力,高质量、高标准建成了“白叶一号”感恩茶园2000亩,其中地瓜镇屯上村1500亩、白沙乡卡塘村500亩,共覆盖10个村(社区)贫困户862户2577人,茶苗成活率达95%以上。今年3月17日,在普安举办“白叶一号”茶苗捐赠后续管理现场推进会上,普安的茶园实施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。

  “在白沙卡塘茶马古道旁的白茶苗和这里一样的好,我们像管自己的娃娃一样在管护,生怕有半点闪失。”张宁是普安县多年种茶制茶的土专家,经验比较丰富,受业主单位五特公司的委托,正在对2000亩茶园实施不间断的田间管理。“每天都有一两百人在山上除草、施肥、搞绿色防控。”

  说着,张宁用手往远处一指,记者顺着望去,茶园中远远近近,随处可见劳作的农民工。

  “一看叶、二看草、三看茶苗少不少”,这是普安县在“白叶一号”管理中总结出的“三看”要诀。一看叶,就是要观察叶片颜色是不是正常,是否有病虫害,便于及时补充养分和开展病虫害防治;二看看草,则是观察杂草生长情况,坚持“除早除小除了”原则,适时除草;三看苗,则是观察茶苗成活、缺失情况,及时补植补种。茶园中的农民工正按照“三看”要求,进行茶园管理。

  “掌握‘三看’还不够,还要掌握‘四要’,才可以更好的管好茶园。”五特公司现场管理人员说,“四要”就是掌握“追肥、亮脚、揭膜、清沟”四要点。一是追肥要及时,苗期追肥坚持“少食多餐”、以速效肥为主,根据茶苗长势情况,适时进行施肥,每亩茶苗每次施肥5至10公斤;二是茶苗要“亮脚”,“白叶一号”茶苗栽植时为避免水分流失,根部覆土较厚,结合除草时减少茶苗周边覆土,亮出茶苗“泥门”(茶苗出圃时的土痕),避免土壤含水量过高导致茶苗根部腐烂;三是揭膜要科学,若茶行土壤湿度太大,就将地膜全部移去,减少土壤含水量;四是清沟要适当,将茶行内侧土层清理到外侧,形成内低外高,便于茶行水肥保持。

  正是依靠“三看四要”这个“口诀”,务工农户很快掌握了田间管理的技术要领,操作起来得心应手,全方面提高了茶苗成活率,地瓜白沙两地的茶苗存活率均在95%以上。普安已专门安排3名项目管理人员对茶园基地进行现场管理,负责处理茶园基地日常管护工作,今年以来,已开展2轮除草、施肥、病虫害防治工作。

  强化茶园后续管护,普安还实施了“两建”,一是建好管理队伍,即建立平台公司专业化管理队伍和培训好贫困户管护队伍;二是建好管理体系,即建立涵盖巡查、耕种除草、施肥、病虫害防治、鲜叶采摘等内容的茶园管理技术体系,确保了白叶一号茶园的建设。

  “做梦都没想到,这里会成为这么漂亮的茶山。”在茶园中,屯上村磨寨河组的陈青美一边除草一边说,“我家的20亩荒坡,流转开辟成茶山,每亩流转费200元,每年就有4000元的收入。”

  “我们做工,每天110元,早上8点钟来,晚上6点钟回家,回家前,就把每天的工钱领了。”陈青美是当地的精准贫困户,是白叶一号茶园最直接的受益者。“在茶山务工,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。”

  其实,白叶一号工程实施过程中,普安县按照“1亩白茶苗带动1个贫困人口,1户贫困户不超过5亩”的原则,落实白茶产业扶贫利益联结,采取县级指挥部统筹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链接合作社、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参与的方式,实施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+专业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按照“3655”的方式来进行利益分配,企业共享30%,贫困户共享60%,合作社共享5%,土地流转共享5%,实现四方共享,目前,地瓜镇、白沙乡种植基地各成立1家合作社,并实现所有贫困户入社,其中,260余户贫困户参与茶园杂草清除、土地整理、茶苗种植、茶园管护等工作,务工费约115万元,户均增收4420元,让贫困户迈出了向茶农转变的第一步。

  “贫苦户有荒山土地流转收益、务工收益、分红收益等。”据普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白叶一号茶园将成为精准贫困户的脱贫茶园致富茶园,县里正在以这2000亩才茶园为基础,依托白叶一号茶园核心区示范带动作用,拓展带动全县10751.7亩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同时依托新店镇“窑上坝子”500亩茶叶育苗基地,每年培育6000亩白茶种苗,全力推动普安白茶、红茶、绿茶交相辉映、深层次地融合发展。

  “普安是中国古茶树之乡,普安和晴隆交界处发现了世界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,普安还有种群庞大的古茶树群落,这一个地区真的很适合种茶,并且产好茶。”黄杜村的技术员盛志勇,作为黄杜村捐赠方的代表,一直对普安白叶一号茶茶园种植进行指导,他看见白叶一号在普安一天不同一天的生长表现,非常兴奋的说,“明年一开春,这里就一定能产出第一批新茶。

  “‘白叶一号’是感恩茶,是脱贫茶,是致富茶,是友谊茶,我们肯定高标准的建成‘白叶一号’茶园,不辜负习的亲切关怀,不辜负黄杜村党员们先富帮后富的深厚情谊。”在延绵起伏的茶山上,看着荒山变茶山、茶山变金山,不辜负习的亲切关怀不辜负习的亲切关怀的故事,在600万株“白叶一号”茶苗的拔节声中精彩上演,普安的干部群众包含深情的说道。(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左国辉)